印度姑娘为啥不乐意嫁来中国?
普丽娅盯着手机屏幕上的相亲资料直摇头,这个来自杭州的程序员已经是本周第七个被她划走的中国追求者。
"又是个戴眼镜的白净小伙,看着跟没毕业的大学生似的",她转头对闺蜜吐槽,"我们班加罗尔的男孩哪个不是留着性感胡子,喷着古龙水,说话时手势比宝莱坞演员还夸张?"这位新德里的时尚编辑不知道,就在她左滑的同时,那个中国程序员也在嘀咕:"印度姑娘好是好,就是肤色深了点,这要带回家过年,老太太怕是得念叨半年。"
这种互相看不顺眼的审美差异可不是个别现象。印度婚恋网站最新数据显示,每100个注册女用户里,愿意考虑中国对象的还不到5个。要知道印度可是有13亿人口,这比例简直比中彩票还低。孟买大学社会学教授帕特尔做过专项调查,发现印度女性普遍觉得中国男性"太过文静",而中国男性又嫌印度女性"不够白净"。这就像四川火锅遇到印度咖喱,闻着都香,真要往一个锅里放,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。
宗教问题更是跨国婚姻里的隐形炸弹。家住艾哈迈达巴德的莎尔达全家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,每天早晚雷打不动要在家里的神龛前祷告。她妈妈听说女儿在和中国同事谈恋爱,当场就炸了锅:"嫁到中国?他们那边连恒河水都没有,你以后怎么过节?怎么给孩子办命名仪式?"老太太不知道的是,中国小伙家里也犯愁——未来儿媳妇要是坚持每天烧香拜神,这婚房怕是得专门腾出间佛堂。
说到钱的事儿就更可乐了。按照印度传统,嫁女儿得准备丰厚的嫁妆,金首饰、家电家具都是标配,条件好的还得陪送汽车甚至房子。广州小伙李伟第一次听说这事时差点把奶茶喷出来:"啥?娶媳妇还能赚钱?我们这边彩礼动辄十几万,房子车子另算,这差距也忒大了!"德里小伙拉吉夫倒是门儿清:"你们中国男人就偷着乐吧,知道我们印度男人结个婚要倾家荡产吗?"这话还真不夸张,《印度时报》报道过,去年光是德里地区就发生了两百多起因为嫁妆纠纷引发的暴力事件。
过日子的小摩擦才最磨人。嫁到成都两年的印度姑娘妮哈,至今没搞明白为什么中国人要把所有菜都切得碎碎的。"我们印度的咖喱鸡都是大块大块的,你们这宫保鸡丁里的肉丁,我拿放大镜都找不着!"她老公王磊也委屈:"你煮咖喱能不能别放那么多辣椒?上次邻居报警说我们厨房着火,消防员破门而入发现就是一锅咖喱在冒烟!"
语言障碍闹出的笑话能写本书。北京朝阳区某个菜市场里,不会中文的印度媳妇苏妮塔急得直跺脚,指着茄子比划半天,卖菜大妈恍然大悟:"哦!您是要买那个紫灯笼啊!"旁边看热闹的大爷补刀:"姑娘,您这印度英语说得比英国首相还溜,可咱老北京就认这个!"苏妮塔后来报了个汉语班,第一节课就崩溃了——老师让她用"方便"造句,她脱口而出"我老公很不方便",全班笑趴。
最让印度姑娘打退堂鼓的还是家庭观念差异。在印度,结婚是两个家族的事,七大姑八大姨随时可能来家里住上几个月。中国小夫妻关起门过日子的模式,在印度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。孟买白领阿米塔的姑姑听说侄女要嫁去上海,连夜召开家族会议:"那孩子生病了谁照顾?生孩子谁帮忙?你们小两口吵架了找谁评理?"这些问题把阿米塔问得哑口无言,她确实没想过,在中国连亲妈想来看女儿都得提前打招呼。
婆媳关系更是跨国婚姻的终极考验。印度媳妇习惯了婆婆把儿子当皇帝伺候,突然要面对中国式婆媳关系,心理落差比恒河落差还大。金奈姑娘玛雅看过太多远嫁韩国的印度姐妹的悲惨故事,有个姐妹因为生不出儿子,被婆婆逼得差点跳楼。虽然中国没这么夸张,但听说有些婆婆连儿子穿什么内裤都要管,玛雅立刻把中国相亲对象全部拉黑:"这哪是找老公,简直是给自己找第二个妈!"
跨国婚姻就像把两种完全不同的香料扔进一个锅里,要熬出美味得经过无数次试验。那些修成正果的中印夫妻,哪个不是一边啃语言书,一边学做对方家乡菜,深更半夜躲在被窝里偷偷想家?上海某跨国婚姻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,中印夫妻的离婚率比其他跨国组合高出20%,但坚持下来的那些,幸福指数也格外高。也许就像孟买老话说的,最辣的咖喱和最烫的火锅,熬到最后反而别有风味。
这篇文章重点是打造出积极又健康的网络氛围,里面没包含任何违反规定的东西,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。